( 接續上一篇的主題... )


  但如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呢?針對22K,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台灣的企業老闆都只想要壓榨勞工,所以才會幾十年來薪資水準都沒有成長」。

  要回答這是不是事實以前,我們先從一個最簡單的商業活動開始。假設自己是賣雞排的老闆,擺攤賣雞排當然是為了餬口,所以很簡單,一塊雞排的價格減掉成本就是我的獲利,一塊雞排的獲利乘以每一個月可以賣掉的數量,就是我一個月可以賺到的錢。這件事情簡單明瞭,大家都聽得懂。
  如果我今天想要去擺攤賣雞排,而且我天真地告訴你說我打算從SOGO百貨的超市買雞排肉來當作我的食材,你身為我的朋友,十之八九會阻止我這麼做,對吧?因為剛剛說過的事情,一塊雞排的價格減掉成本就是我的獲利,如果我跑去SOGO百貨購買食材,我的成本將會居高不下。假如一塊雞排可以賣50元,我跑去SOGO百貨買一塊雞排肉就要45元,再加上設備、瓦斯、紙袋...很有可能我忙了半天,根本沒有賺到錢。所以想要靠賣雞排賺錢,從批發商那裏買食材才是正途,如果你的生意做得夠大,還可以直接跑去產地找雞農合作、跳過中間所有要賺一手的人,才能確保你的進貨成本夠低、而且品質夠穩定。
  這就是任何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在做的事情: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合法合理的前提當然很重要,如果我賣飲料,明知塑化劑對人體有害,卻還是為了壓低成本而使用塑化劑,這就不是我所謂的「合法合理的前提」 ( 經濟學對此的見解可能是,如果我使用塑化劑,就會影響到我的商譽,顧客就不敢來買,所以我之所以不使用塑化劑其實還是為了追求我自己的利益。不過我們暫且不要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就說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想要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就得了 ) 。從這個角度出發,賣雞排的會想要壓低雞排肉的進貨價、製造筆電的會想要降低IC等各項零組件的採購價格、蓋房子的會想要壓低鋼筋水泥的成本、經營航空公司的會購買石油的期貨以便當油價上漲時可以從期貨的獲利來彌補飛行成本的上升...總之還是回到那一句話,很少企業會嫌自己錢賺得太多,所以設法壓低或控制成本變成了大多數企業會做的事情。

  這當然也包括了設法控制員工的薪資。

  這樣講真的很不中聽。但是在勞動市場上,只要公司給員工的薪資高於法定最低工資、只要公司核實替員工投保勞健保 ( 很多公司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 ,就符合我們前面所提到合法的前提。在這個前提之下,設法控制公司的人事成本在一定的比例之內是大部分企業都會做的事情。
  我們這些HR是協助企業壓低員工薪資的幫兇嗎?嗯,這問題要看你怎麼想。如果你幫華碩電腦採購CPU、如果你幫宏達電採購通訊晶片、如果你幫85度C採購要加在咖啡裡的奶精...你會不會認為這些人是幫助企業打壓供應商的幫兇?很多時候職場上的每一個人都被交付了一個任務,他們認真負責地完成這個任務,而且這背後的問題其實複雜得多。

  20年前,當我們討論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我們談的可能是台灣最會念書的那20%至30%的年輕人一個月該領多少錢;現在,當我們討論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我們談的是...喔喔,現在只要你想,人人都可以念大學。所以當很多人在比較二三十年前的大學生起薪和現在的大學生起薪的時候,至少你可以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用來統計這個平均薪資的族群不一樣。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只想要支付22K就請大學生來工作。事實上,仍然有很多公司支付比這高出一些的薪資來聘雇沒有經驗的社會新鮮人。每一家公司都知道,如果企業想要競逐優秀的人才,就必須出高一些的薪水、如果企業希望這些優秀的人才可以在公司長期留任,就必須拿出夠多的升遷機會、調薪預算、福利...來確保這些人不會輕易離職。

  某些時候我們會聽到一種說法,有人會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只拿到22K啊,台灣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如果你領到22K,你應該要反省一下你自己啊...這些那些的說法。某種角度我會說這種說法反映了幾分事實。在台灣,當然不會是所有的上班族都只能領到22K,那些從比較好的學校、比較熱門的科系畢業的學生有可能可以領到較高的薪水,然後一路往下遞減;或者是那些在職場上適應良好表現出色的人可以循著公司的體制向上升遷同時獲得加薪。我們姑且相信說這些話的人都有良善的動機,他們希望年輕人可以不要斤斤計較眼前的幾千元薪水,透過努力工作來為自己爭取更高的薪資。
  但問題是,這樣的說法不會改變另外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台灣可以領到35K的職務,在很多其他國家可能可以領到50K至70K的月薪;就算你在台灣是個年薪有一百萬的成功專業人士好了,你仍然會發現在其他先進國家,人家的企業願意支付給類似的職務兩三百萬的年薪。因為台灣整個勞動市場的薪水真的很低。

  我們大可不必執著於22K這個數字,就問為什麼台灣的企業會覺得可以支付這麼低的薪資給員工?
  我猜大概有二種原因,可能真的是出於「不凹白不凹」的惡意,或者,這就是台灣企業的最大給付能力。

  我們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些新聞,有一些公司會開出低得不合理的薪資來聘用員工,這也就算了,然後還要求員工要十八般武藝全能;或者是有一些公司會假實習之名徵求免費員工,實習結束後發給證書一張就當成是莫大的恩惠。我會說,當企業選擇這麼做的時候,出發點都是相當可議的。
  企業實習是一個非常難簡單回答是非對錯的議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堅持我們公司必須要支付給實習生薪資,因為我相信,當公司必須要支付給實習生正常的薪資的時候,用人單位主管才會認真地去評估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請一個實習生,也才會真的安排一些學得到東西的工作給實習生負責。想不到幾年後,有用人單位主管向我抱怨,實習生到部門裡,不僅不能發揮戰力,部門裡還要派有經驗的人出來帶,如果實習生很認真肯學也就算了,有一些其實是為了應付學校的實習學分,連上班都愛來不來。我相信兩造雙方各有立場,都有幾分的事實在裡面。但即使如此,我還是不太能接受一個企業要求實習生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卻連薪水都不付。

  另外一種可能性講起來就可怕了。台灣員工的薪資,其實是市場機制決定的。如果一家公司發現一個月支付22K找不到優秀的人才,自然就會提高他的出價,一直到可以找到滿意的人才為止。當然,勞動市場不是效率市場,但供給和需求某種程度上還是會影響到成交價格。換句話說,台灣的員工之所以只能領到這麼低的薪水,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這麼低的薪水就可以請到夠用的人。回到那一句有一點戲謔的話:「出得起香蕉的老闆就只請得到猴子。」結果偏偏,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只想要請猴子來工作,所以...
  前一陣子有一則新聞,南部某某大學只出不到22K的薪資聘請行政助理,照例引來一陣謾罵,害得該大學只好趕快出來澄清說自己請的是兼職的工讀生而不是行政助理。我當時想到的是,大學裡的行政助理需要有大學學歷嗎?如果該大學只想要找一個懂得收發文件、歸檔資料、填寫行政表單工作的助理,支付22K的月薪找個高職畢業生可不可以?又,大學畢業生不可以領22K,難道高職畢業生可以嗎?最後,如果高職畢業生就可以領較低的薪水不會引起爭議,請問這個工作內容非要聘請大學畢業生不可的理由又是什麼?
  我們一路探究下去,很有可能會發現,不是台灣的企業給大學生的薪水太低;而是台灣有很多企業所提供的職位無論是在技術水準或是專業要求上都其實不需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而且這些企業無力支付更高的薪資。說得更白話一些:你只能找到22K的工作不是因為你只值22K,而是這個工作只值22K,你其實over-qualified了,但在僧多粥少的競爭之下,大多數人都去從事了較低階的工作。

  從企業的角度,每一家公司在做的事情都一樣,就是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盡可能控制甚至壓低 ( 不必然每一家公司都會設法壓低,但每一家公司都必須控制各項成本,當然也包括人事成本 ) 公司的人事成本。沒道理歐美的企業老闆比較大方而台灣的企業老闆比較小氣。所以台灣企業的老闆喜歡壓榨員工其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真正的問題可能跟產業升級、核心競爭力、產業價值鏈...有關係,整個事情複雜得多。


( 再接下來,身為一個上班族,我想要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j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