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距今15年前,我任職的公司引進了「語音轉接系統」。用白話文說,就是電腦總機,當有人撥電話到公司的代表號時,當然可以按分機號碼;如果不知道想要找的人的分機號碼,則可以對著語音系統「直接說出」想要找的人的名字,然後電腦會判讀來電者要找的人是誰,並且轉接到他的分機。

  但是那個年代的電腦不比今日iPhone上的個人智慧型助理Siri,大部分的時候會聽到的,不是電腦誤判人名,就是回答你「對不起,我無法辨識您要找的人,請重新說出您要找的人...」 甚至於公司裡的同仁也開起這套系統的玩笑,紛紛打電話到電腦總機那裡去,指名要找「笨蛋」或「白癡」,然後看系統會把電話轉到誰那裡去。

  15年過去了,電腦居然在圍棋上打敗了世界棋王。這是不是代表了電腦的智慧超越人類了呢?當然不是;但正因為圍棋需要非常複雜的心智能力才能下得好,這代表了電腦的運算能力已經超越了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想像。現在,你可以對著手機按一個按鍵,直接告訴它「當我離開辦公室時,提醒我打電話給我太太」或是詢問它「請問我今天下午的會議是幾點鐘開始?」

  很多專家都說,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工作都將會被電腦所取代。這不是未來的趨勢,而是過去一直在上演的戲碼。只是我們以前認為只有那些低階、重複性高的工作會被自動化給取代,但有一天才驚覺,原來連那些知識密集的工作,電腦都有可能做得比我們好。

  那麼,我們的工作會因此受到甚麼樣的衝擊?

  我們從踏進社會一直工作到退休,需要經歷約40年的時間,足以改變整個職場的樣貌。我唸書的時候,操作電腦還不能算是必要技能;15年前,有個自己的個人網頁寫在履歷表上還挺炫的 (到今天這仍然不是人人都會的技能,只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人在製作個人網頁了);10年前,智慧型手機還是科幻電影裡才看得到的玩意兒;5年前,今日當紅的數據科學家一職還不存在於職場上。也就是說,現在的上班族,想要在剛踏入社會的前幾年,就找到一個可以捧一輩子的鐵飯碗,或是想要憑藉著求學時學到的專業技能就一路工作到退休為止,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的上班族面臨的挑戰是,現在賴以維生的技能幾年後可能就不再需要或是大多數人都已經具備、而未來可以勝出的關鍵能力很有可能現在還沒有問世。包括金融科技 (FinTech)、大數據、物聯網...職場還會繼續發展出各式各樣眼花撩亂的新名詞,而每一項都將大大地影響我們的工作內容。所以,持續學習就成了職場必備的關鍵能力。你也許不會知道20年後你需要具備甚麼樣的能力,但20年後的你,還能學會那些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你可以不被職場淘汰的最大保障。

  唯有不斷的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留心身邊的科技發展和產業變化,才能在變化來臨的時候有所察覺,並且做出必要的調整。


( 本文最早刊登於[自由時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j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